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内容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时间:2021-01-11 来源:朝阳市农业农村局作者:点击:


    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同时,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讨论稿)》。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将助推我国的生物育种产业快速发展。而按照历年惯例,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确定下一年的农业工作重点,并酝酿讨论“一号文件”。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了哪些新信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习近平还强调,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全国工商联农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文华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跟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神一脉相承。后续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序推进,充分展示了党中央重视“三农”工作的决心。

    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强调,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五个目标,即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根据以往文件,2018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发布,对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并提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19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

    202011日起施行的新《土地管理法》,取消了多年来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的二元体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了制度性的障碍。

    2020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到“十四五”期末,地方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政策背景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理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农村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当前我国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做好“三农”工作有利于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从区域来看,农村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农民对家电、小轿车、农用设备等产品的消费水平都处于起步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是充分拉动内需的重要前提。其次,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强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等问题,能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本次大会的两个关键词。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根据目标任务,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战略的长期性要求我们,要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振兴是发展路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最终目标。

    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218日发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提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为其中之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要藏粮于地,是要确保足够量的有效优良耕地问题;也要藏技于地,解决种子优质和高技术含量的问题。我国已经从要“吃饱”转型到要“吃好”的阶段。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手都不能放松。

    “粮食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国家对种子与种质资源怎样重视都不为过,这是保国计民生、保国家稳定的根本举措。”邓兴旺说。

    黑土地本身非常重要,这也包括我们的北大荒粮仓。这几年,虽然粮食增产了,但是也因为农业种植技术的滥用对耕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例如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的板结和沙化,下一步应着力解决土地面源污染问题,促进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习近平强调。

    1228日,农业农村部前部长韩长赋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提出,要把提高我国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摆上突出位置,推动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的问题突出起来。同时,我国农业还存在基础还不稳固,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等问题。

    国家统计局12月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152万亩,比2019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82公斤/亩,比2019年增加0.9公斤/亩,增长0.2%

    习近平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