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朝阳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1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吴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做好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为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战,做出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贡献。一、攻坚突破显担当,环境整治开创新局面
(一)高位统筹强机制,全面压实责任体系。构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四级网格”责任链条,市委农办坚决扛起农村环境净化整治的政治责任,成立了领导小组,发挥市委农办牵头抓总作用,市直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构建了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常态督导+激励典型的四位一体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从重点任务、评估问效到整治成效的全链条闭环。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逐级包保,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整治标准。乡村一级构建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员”的四级网格,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督导,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调度推进力度,解决了一大批农村环境净化整治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二)创新举措提质效,强化巩固整治成果。市委农办组建了“美村攻坚组”,坚持专题调度与日常调度相结合,通过召开业务调度会议,进行分析研判,会诊把脉,全面梳理当前重点业务进展情况。对农村环境净化整治问题实施台账管理,围绕6项重点问题,采取“下找上查”方式,由乡镇、村自行对照环境整治标准开展摸排,建立初步台账;市、县对照台账进行现场抽查,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设置举报电话、信箱等方式,畅通群众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渠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目前,已累计收到群众投诉26次,全部办理完成,群众满意度较高。
(三)靶向攻坚补短板,重点区域焕发新貌。每周召开业务培训会议,组织指导各县(市)区聚焦高铁高速及国省干道公路沿线、景区周边、旅游村庄、城乡结合部、村内重点区域周边环境开展集中整治,坚持先易后难,从农民群众自己能干、易实施、易见效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清垃圾、改面貌、攻难点,稳扎稳打、渐次推进,全面打响村庄清洁“四季”战役。截止到5月初,累计出动机关干部、农村保洁员、网格员、志愿者、农民群众7.6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7.2万吨,悬挂宣传条幅260余幅,乡村(社区)广播大喇叭2000余个不间断播放,积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严督实考促落实,长效管护成效显著。市委农办抽调精干力量,成立7个暗访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每日深入一线进行实地检查暗访,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县区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组成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群,每天交流工作经验做法,曝光存在的问题,督促问题整改。通过数字化“无人机上岗”,对高铁、高速两侧等区域进行高空拍照,获得场景快速、清晰,重点解决问题点位“进不去、拍不着”的难题,切实提升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覆盖率、问题发现率。实现乡村治理从“人治”到“数治”转变。截至目前,共发现具体问题点位2892个,秉持“发现一个、反馈一个”的高效务实原则,已第一时间反馈给县(市)区党委政府,持续向县区传导压力,对管护效果好的给予表扬,差的制发督办函、“曝光台”等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按时销号。
二、正视问题找差距,精准施策再发力
当前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监管盲区尚未消除,重点区域反弹压力较大;二是垃圾收运处置效率偏低,垃圾处理方式粗放;三是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保洁员队伍配备不足;农户知晓度和参与率不高;垃圾“出口”不通畅等问题仍然存在。
乘势而上再突破,绘就乡村新画卷
(一)织密监管网络,构建全域治理新格局。实行日检查、周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工作机制。合理调配人员与资源,常态化督导检查,确保督导检查到每一个乡镇与村屯。通过拉网式排查,全方位梳理农村环境整治问题点位,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实现全覆盖。同时,对于整改不及时、成效不明显的进行“回头看”,防止反弹回潮。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净化治理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不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阶段性成果。
(二)深化宣传动员,凝聚全民参与新局面。采取线上+线下多维度开展宣传活动,开辟每周一期“新农春”电视专栏,动态播放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公众号,镇村级微信群、农村大喇叭、宣传橱窗、宣传墙、路灯杆等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宣传。同时,发挥1343个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将垃圾清理、环境保洁等纳入村规民约。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创城行动、文明村镇创建,在重要节假日和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大整洁大清扫活动,持续用好村晚”、“百姓大舞台”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升。
(三)强化要素保障,激活长效管护新引擎。积极跑步进省,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紧盯项目储备、申报、投放、建设等关键环节,优化整合省级以上项目资金,加大争取2025年省级以上衔接资金额度。通过各地财政配套、奖补一部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一部分;从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中返还一部分;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部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措施释放一部分;破解资金难题。各县(市)区将资金政策向基层倾斜,深入一线,实地督导,加快推进各地环境整治资金拨付进度。
(四)推进融合发展,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整合省级农村环境整治奖补资金2275万元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500万元,今年,重点奖补全市整治成效好的450个村,三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旅融合发展一体推进。持续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助力开发生态旅游、农耕体验、红色研学等新业态。例如:喀左县打造全域旅游模式,将6个美丽宜居村整体打包开发,建设四季花海、中华情园主题小镇,发展民宿经济、特色花卉、绿色观光产业。2025年,通过总体规划、系统推进,依托当地既有产业和资源禀赋,每个县(市)区因地制宜,创建3-5个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村样板,有效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我们将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推进朝阳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5月15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督查室)